做守林之鸟,成安全之伴

信息来源:保卫部(处)  发布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660


师范学院 21小教四 孙新越

张诺大漆黑的帷布落幕,使得原本绚烂多彩的大学生活黯然失色。每天两点一线的路程仿佛将我们重新禁锢在中学的桎梏中。一些失去恣意翱翔权利的鸟儿心中愈发燃起对乌托邦无限向往的燎原星火,竭尽全力甩开所谓“牢笼”的羁绊,为重见天日而头撞南墙,于是发生了一些与安全防范意识正面交锋的不良行为。

当一只鸟儿重获自由,背后付出的可能是牺牲一整片森林的代价。这种对于安全法制观念冷眼相待的举动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它不仅凭借一己之力将校园这个整体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更是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学校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的表里山河;归零了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秉烛达旦的任劳任怨;触动了人人自危,惶惶不安的恶性机关。

如此,若个体纷纷沦丧自我,群体则步履维艰,社会则将缓缓陷入“群盲时代”的无底深渊,社会的人格价值取向不免岌岌可危。这种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奔车朽索之事不仅仅源于个体的盲目冲动,更源于其精神构架的深度塌陷,沉痛失序,是每一位社会居民需要避而远之,不可触及的“高压线”。

我们万万不可铤而走险,独善其身,做一只乐不思蜀的不归鸟,相反,我们要与安全时常相伴,做一只敬守良箴的守林鸟。所谓守林鸟,不是如陶渊明般“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的与世隔绝,而是要我们在洋溢着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安室利处中,以安全法制观念为标尺,去衡量个体理应秉持的精神准则和价值基座,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在安全的庇护下发荣滋长。

或许,整日呆在同一片森林里难免逃不过百无聊赖的宿命。当面对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的枯燥生活而不平则鸣时,当无意瞥见自己失去光泽的羽毛而黯然神伤时,我们不妨仔细斟酌一下,就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的渊薮是我们失去了群众所定义的自由与快乐,那不如挣脱开一尘不变的枷锁,去追寻自己所定义的自由与快乐。

不知我们是否曾经注意到图书馆门前那片旖旎明艳的玫瑰沐浴着明媚和煦的阳关舒展着婀娜多姿的形态;不知我们是否曾经瞥见过“为霞尚满天”的落日余晖轻容地披在这座安逸宁静的城市,这片我们轻车熟路的森林还有很多细细碎碎的美好等待着我们去邂逅,这就需要我们做“闻玫瑰花香者”,做“赏落日余晖者”,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慧眼,并将这不期而遇的美好无缝地填充到精神的空洞中,以期给予我们不变的支撑与宽慰。

在化身一只只安分守己的守林鸟时,切不可忘记要与安全形影不离。

“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如是说。当今校园安全局势风谲云诡,疫情周而复始,各大高校都时时刻刻绷紧着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这根弦,无丝毫懈怠,将增强校园安全宣传的战线拉到最大,严阵以待。但仅凭校方的单方面力量想要固劳校园安全根基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我们是校园安全的享受者,更是校园安全的维护者。

若想成为安全之伴,我们每一个人需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箴言铭刻在心中,以校园安全法制意识为准绳,与危险划清界限。在此基础上,再将我们每个人的绵薄之力一点一点地汇聚成汪洋大海,那么安全校园的建设也是水到渠成。

做守林之鸟,成安全之伴。终有一天,阳光会战胜阴霾,彼时,我们方可一展雄姿,扶摇而上几万里,但是我们的心里始终不能失去一把以安全法制为标准的尺,愿我们用好这把尺,洞察万物,一路披荆斩棘,在陌上花开的时节,不负众望,走向灿烂的康庄大道,成就粲焕的人生! 

 (本文获得2022年“安全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